居民楼筑字
第 1 代地名牌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没有楼牌。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它所在的时代居民楼还很少,而且在之后一段时间,地址系统中通常不给楼编号,而是给每幢楼命独立的楼名。60 至 70 年代开始大规模新建职工宿舍和居民楼之后,给每幢楼命名的策略变得既不经济又不实用,给居民区整体命名的策略便占据上风。
不论是哪种策略,独立的楼名或是居民区名都是直接镶嵌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因为没有统一的地名牌。这种筑字的性质类似早初里巷口书写着里巷名称的牌匾,在提示楼名、居民区名之余兼具装饰的性质,因此筑字的样式五花八门,在不同的居民楼上各显神通。
1983、84 年天津市街巷名称和门牌编整中废止楼名,原有独立楼名的居民楼都被编入某个街巷或改为居民区整体命名。1985 年,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关于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9]中要求“新建住宅楼,不得在楼墙上筑字,已经筑字的,要逐步清除”。不过真正起效的只有前半句话,后半句话并没有执行。于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筑字。
具体看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a、单幢居民楼或成对居民楼,后来被编入某个街巷,整体编一个门牌号。
图 1-14 筑字,位于南开区保山道保山北里甲 6 号楼(90 年代编入保山北里之前为电视楼)。拍摄于 2016.9.5
图 1-15 筑字,位于南开区冶金路 7 号(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建新楼,2015 年散片旧楼区改造后为建新里 1 至 4 号),图片下方还可见第 5 代楼牌。拍摄于 2017.6.20
1b、单幢居民楼或成对居民楼,后来被编入某个街巷,每个单元编一个门牌号。
图 1-16 筑字,位于南开区安全道 30/34(双)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他v安楼)。拍摄于 2015.9.9
图 1-17 筑字,位于南开区黄河道 398/402(双)号楼、404/408(双)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向阳东楼 1 至 72 号、向阳西楼 73 至 144 号)。拍摄于 2015.2.5
2、居民区内每幢楼有独立的楼名,后来改为居民区整体命名,原楼名废止。
图 1-18 筑字,位于南开区西营门外大街平陆西里 2 号楼(90 年代门牌编整前为平陆西里 37/38 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线材楼)。拍摄于 2016.12.23
3、几幢居民楼在同一个楼名下编号,后来被整体编入某个街巷,原楼名和楼号废止。
图 1-19 筑字,位于和平区承德道 3 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海河一号楼)。拍摄于 2016.2.16
图 1-20 筑字,位于东丽区津塘路三聚里 2 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糖精厂二号楼),图片下方还可见风格奇怪的第 3 代楼牌。拍摄于 2018.1.29
4a、居民区内每幢楼编一个楼号。
图 1-21 筑字,位于南开区灵隐道长江里 3 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长江楼 3 号楼)。拍摄于 2017.6.27
图 1-22 筑字,位于和平区和平路同庆后大楼 25/27(单)号楼(2001 年门牌号更换前为同庆后 25/27(单)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和平大楼十二号楼),图片下方还可见第 5 代楼牌。拍摄于 2017.7.9
图 1-22a 筑字部分放大
图 1-23 筑字,位于南开区黄河道新华楼 1 号楼(正在拆除),其上方还可见第 4 代楼牌。拍摄于 2015.9.2
4b、居民区内每个单元编一个门牌号。
图 1-24 筑字,位于河西区资水道金光里 10/13 号楼,其右侧还可见第 2 代楼牌拆除的痕迹,图片下方还可见第 4 代楼牌。拍摄于 2017.6.16
4c、居民区名。
图 1-25 筑字,位于红桥区芥园道七一大楼 7 号楼(2001 年门牌号更换前为乐安里七一大楼 7 号楼,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七一大楼 7 单元)。拍摄于 2015.2.5
5、单幢居民楼,楼名保留至今。
图 1-26 筑字,位于河东区大沽南路副食大楼。拍摄于 2015.7.2
一些有趣的现象:
淦江东里 3 号楼的筑字把「里」的繁体误写作「裡」,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
图 1-27 筑字,位于南开区淦江路淦江东里 3 号楼。拍摄于 2016.9.5
翰园东里在 1984 年门牌编整前为二轻楼(居民区),而再之前这幢 8 号楼有独立的楼名为更生楼,于是造成了一楼三名的现象。墙上粉刷的楼名使用的还是「楼」的二简字「柚」。
图 1-28 筑字,位于南开区黄河道翰园东里 8 号楼,左下方可见第 5 代楼牌。拍摄于 20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