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是否是性别角色再社会化的产物?

查文献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概念,一个中文文献里看到的,目前不在学校没有机会去搜索外国文献,所以连“性别角色再社会化”这个概念是否存在都不清楚。至少在我查过的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里好像都没有提到过这个概念。但是有提到“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可能是拼在一起的。
所以产生了一些想法。望社会学dalao指正……
——————

跨性别是否是性别角色再社会化的产物?
文献中指出,性别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即社会文化要求的变化而相应的变换发展,这就是性别角色再社会化,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改变原有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文献中以“女汉子”群体为例,表明其实社会环境和女性个体调适的共同结果,是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背景下女性进行社会角色再社会化的产物,是新的社会环境和女性自身的努力共同塑造了新兴女性群体“女汉子”。
文中指出性别角色再社会化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比如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状况不同,因而,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价值观会随之改变,性别角色期待也会有所不同。社会期待和价值对性别角色的扮演有一定的支配和决定作用,它们会渗透并调节每种性别的角色规范。
笔者认为在同一时期,个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是否会导致性别角色的再社会化发生,gd是否是在家庭变故,或校园暴力,网络上“伪娘文化”的影响下,个体性别角色再社会化的表现?即,儿童时期通过奖励,惩罚等强化机制形成了原有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认同,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变,或者其他变故,个体有意忘掉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原本不具有先天特征,儿童期也进行了正常的社会化,但在青少年期由于性别角色再社会化发展出异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样一来可以把跨性别分为三种情况,先天,倒错的社会化,倒错的再社会化。
亦或是说,当一个mtf进入mtf群体,并且完全承认,接受自己的性别认同后(这与初次希望成为女性的想法有一定区别),才开始进行性别角色的再社会化?

3 个赞

精神分析观点,见https://limelight.moe/t/topic/3049;或参照巴特勒的《性别麻烦》
心理学观点见库利和米德

不是,或无关。

女汉子的概念和女性的概念一样,是社会建构的,和本人的意志无直接关联,换句话说,是人成为了自己,然后被他人打上女汉子的标签,而不是为了想成为女汉子而成为女汉子(也许会有极少数这种情况,但基本可以排除)。

就像是mtf不是为了成为mtf而变成mtf,mtf是为了成为自己,之后才被打上的mtf标签,而这个标签,是社会建构的,但不可以说是再社会化。

可以这样说,但是它和跨性别者无直接关联。硬要说的话,也是和女权主义关联更大。

中国没有这种巨变,任何国家也没有这种巨变。

社会是在改革和发展,但它的发展往往不是巨大的变化,或者说,在性别差异的层面不是。它不可能大到让两种性别模式完全颠倒,以至于“催生”跨性别者。

跨性别者以及再算上同性恋的存在,和社会发展本身是无关的,我认为说他们和基因有关都更靠谱一些。

性别倒错或是中国对于易性症的诊断,本质上是性别二元论,而跨性别者包括泛性别者,不能说跨性别者全部是二元论的支持者。

这种情况倒是会出现的。

比如说被“不HRT和SRS就不算跨性别者”的言论胁迫,为了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去做了自己不想做(或不自然想做)的事,是有可能的。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