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篇文章之前先发表在了知乎,我认为能够帮上一些人,因此转载过来,虽然我知道大概这里的家长是不多的。
写给跨性别者孩子与家长的科普与指南-家长篇(Beta版本) - 凌子卿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41171
序
在北京同志中心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中,2060个跨性别者中有61.5%患有抑郁症,有73.2%患有焦虑症,46.2%的人有自杀想法,12.7%的人曾经尝试过自杀。
很多跨性别者并不熟悉HRT激素治疗或SRS性别重置手术,5%的跨性别者冒着生命危险自行切除生殖器官。
调查中的1640个跨性别者中公开向家庭出柜,而没有遭遇家庭暴力的只有0.6%。
在LGBT性少数群体中,跨性别群体的声音经常被忽略,该群体遭遇着最大的压力、焦虑、挫折与不友善环境,但得到的帮助却常常最少。
中国从总体上来说,在跨性别有关心理疾病的诊断、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上都多有不足,跨性别者常常遇到家人不理解不支持、医生经验不足、药物获得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跨性别者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多数跨性别者生活在痛苦之中。
由于性少数在社会上极低的可见度,家庭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双面性也凸显出来。一方面, 性少数希望能向家人敞开心扉,得到家人的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多重压力。与其他环境下相比,性少数在家庭中完全或部分公开身份的比例最高。但与此同时,家庭中对性少数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的发生率也最高;此外,多数人还需要面对家人对自己结婚生子的期待所带来的压力。虽然从这次调查中无从判断,性少数向家人公开其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更多是出于主动选择还是情势所迫不得不说,但在家庭中公开或部分公开性少数身份确实与更高的歧视发生率相关,而且据受访者的估计,家人对性少数的接受程度也相对最弱。性少数在社会上几乎不可见的状态,使得大多数家庭在面对其成员的性少数身份时无所适从,有些家庭可能希冀借助亲情或家长权威改变性少数家庭成员的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由此造成了性少数更多的困扰甚至造成伤害。可以说,在社会环境对性少数群体不够友好的情况下,有性少数成员的家庭也承受了相应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终还是会传递到性少数个体的身上。
——《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此文章主要以Q&A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目的在于科普基本的有关跨性别者的知识,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跨性别群体以及一些有关的医疗知识。
注:此文章目前还属于测试阶段,仍需补充专业的资料及意见,如果您有相关的建议、意见、纠错等,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私信的方式进行提问(后者回复的时间可能更长)。
一些扩展阅读由于网络原因对于普通人较难查阅,如果有中文的百科或翻译资料也请补充在评论中。
Q:什么是跨性别者?
A:跨性别者,指的是某一个人的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与其指定的性别不同(可以包括写于身份证件的社会身份性别,也可以指天生的、医学上的生理性别)。
一些人如果希望获得医疗援助(在中国一般用变性手术和激素疗法,它的英文为 SRS——Sex reassignment surgery 性别重置手术,以及HRT——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激素替换疗法 )以从一种性别转变为认同的性别,让性别认同与指定性别一致。但反过来,一些跨性别者虽然感到性别焦虑,但并不希望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包括永久的或暂时的,跨性别者也可能更加顾虑药物与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药物治疗和手术是部分跨性别者的诉求,但不是构成跨性别元素的要件。——用一个简单的话来概括,许多跨性别者有药物治疗与手术的需求,但即便不需求药物与手术,也仍可以被划分为跨性别者。
在二元性别概念中(亦称“传统性别概念”),原生性别为男性,而性别认同为女性的人,被称为男跨女(Male trans female),即——跨性别女性(Transgender Woman);原生性别为女性,而性别认同为男性的人,被称为女跨男(Female trans male),即——跨性别男性(Transgender Man)。这两者在日常表达中被简称为MTF以及FTM。
除此以外,跨性别也是一个涵盖性术语:除了包括二元性别论中 性别认同与其天生性别相反 的人(跨性别男性和跨性别女性)外,还可能包括性别认同并不选择男或女的任何一种的人(性别酷儿或非二元性别) ,包括间性别Intersex(雌雄同体或两性畸形),双性别bigender,泛性别pangender,流性别genderfluid,无性别agender等。
“跨性别”一词的定义也可以更广泛地包括部分异装者(Cross-Dresser,一般来说在中文语境中指伪娘、女装大佬和伪郎等等),但并不是所有异装者都是跨性别者。如果只是出于兴趣或性解放观点进行“异装”,通常不会被认为是跨性别者。
附1,名词翻译及解释。
跨性别者, Transgender :解释见上文。
激素疗法, HRT——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改变体内激素的疗法,使用药物来增加体内激素或阻断体内激素,比如跨性别女性使用雌性激素类药物改变胸部脂肪分布以达到胸部隆起的效果。
性别重置手术, SRS——Sex Reassignment Surgery :改变生殖器官的手术,即日常中人们所说的变性手术,在中国仅能通过SRS手术来改变法律指定性别。
法律指定性别, Assigned Gender/Sex :指出生时登记的性别,除特殊情况(间性别等情况),通常也和生理性别一致。
生理性别, Biological Sex :指以雌雄生殖器类型与其它性征分类的性别。
社会性别, Gender :社会性别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指个人在社会所使用的性别(比如社交网络或网络游戏上自行选择的性别),也可以指他人眼中的本人的性别,通常情况下,它与生理性别无直接关联,而受社会传统、传统性别模型、性别刻板印象较深。
性取向/性倾向, Sexual Orientation :指个人对特定性别类型的吸引,它可以是对传统的男性或女性,也可以是既包括男性与女性,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性别,一般指的是性别特征。用简单的话来概括,指被什么样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别特征所吸引。
性别认同, Gender Identity :指自己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它可以是传统的男性或女性,也可以是非二元性别,一般来说,指的是对社会性别的认同,不过跨性别者也会对生理的外貌、特征有其它的自我要求。
性别表达, Gender Expression :性别表达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表达性别,一般指社会性别上的表达,不过一个人的性别表达并不总是与其生理性别、性别认同或性倾向相关。
性别焦虑, Gender Dysphoria :由性别不一致带来的不适感或痛苦,详细解释见下文。
Q:如果跨性别的分类太多,普通人记不住怎么办?
A:如果接受以上的性别分类对您来说实在太过复杂、信息量过多难以消化,您可以笼统的把所有人分为三类人:
男性、女性、其它性别。
男性包括顺性别男性(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男人),以及跨性别男性(原本是女性或其它性别,但性别认同男性的人)。
女性包括顺性别女性(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女人),以及跨性别女性(原本是男性或其它性别,但性别认同女性的人)。
对于跨性别男性或跨性别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们的方式并不需要和其他的男性与女性有所差别。只有在有关医疗等方面,需要特别地告知医生以避免误诊。
这里要注意一点,我们说跨性别男性时,是指这个人原本是女性或其它性别,“变”成为男性,希望别人以男性的标准相待,而不是说这个人现在是男性而他想变成其他性别。如果再说简单一点,当我们说一个人为跨性别男性的时候,指这个人需要被以男性身份对待。
至于其它的性别,这里的分类太过复杂,发达国家的性别研究将性别扩展到了六十多至一百种,因此除了专业的学者,或特别有兴趣的人以外,一般来说不太可能要求普通人记住这之中所有的性别。所以一般来说,不要求家长或任何普通人去详细地记住这些性别和分类,按照普通的标准,去平等地尊重即可。
并且跨性别本来就是人群中的少数,而在跨性别人群中不属于跨性别男性或跨性别女性的其它性别,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按照比例来说,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见不了几个泛性别者。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在以下网址查阅(但可能碍于某些原因无法打开界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nder_identity
Q:跨性别本身是疾病吗?
A:跨性别本身(或性别不一致)不是疾病,不过跨性别者更容易出现性别焦虑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跨性别者都必然拥有性别焦虑的问题,但确实有相当多的跨性别者患有性别焦虑。
性别焦虑(Gender Dysphoria - GD) 是一个人对天生的生理性别、法律指定的社会性别,对这两者的一种或全部感到不符合,继而感到焦虑、痛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天生的生理性别和法律指定的社会性别与该人的性别认同不匹配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额外问题,比如来源于家庭的不理解和家庭暴力等,来源于他人的不认同或错误对待等,这些问题也会加重原本的心理问题,造成额外的伤害。来自双胞胎研究的证据表明,性别认同与其天生的性别不同的人,不仅可能因心理或表现上的原因而遭受此类痛苦,还可能出现与其遗传或出生前接触激素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DSM曾经使用诊断标准 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 GID) ,直到2013年DSM-5发布时将其重新归类为性别焦虑,让诊断被重新分类,以更好地与医学对病情的理解相一致,并消除与术语障碍相关带给患者的病耻感。美国精神病学协会,DSM-5的出版商,表示性别不一致与性别焦虑不同,并且“性别不一致本身并不是一种精神障碍。性别焦虑的关键因素是存在与病情相关的临床显著的痛苦。“一些跨性别者和研究人员支持对病情进行重构,因为他们说诊断使性别差异成为病态并加强了性别的二元模型(换句话说,有人会为了被判断或不被判断为GID,而刻意遵守或不遵守社会化的性别气质和刻板印象,就比如说一个原先指定性别为男性的跨性别者,为了获得诊断证明,而在医生前刻意强化了自己的女性气质,即便这可能是无意识的,当然这也可以是反过来,为了不被诊断为GID,而刻意压抑自己)。
对被诊断患有性别焦虑的人进行治疗的主要精神方法是心理治疗,或支持其性别认同,而这可以通过 HRT激素治疗 、 性别表达与扮演 或 SRS手术 来达到。
Gender dysphoria (GD) is the distress a person experiences as a result of the sex and gender they were assigned at birth. In this case, the assigned sex and gender do not match the person’s gender identity, and the person is transgender. Evidence from studies of twins suggest that people who identify with a gender different from their assigned sex may experience such distress not only due to psychological or behavioral causes, but also biological ones related to their genetics or exposure to hormones before birth.
The diagnostic label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GID) was used by the DSM until its reclassification as gender dysphoria in 2013,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DSM-5. The diagnosis was reclassified to better align it with med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 and to remove the stigma associated with the term disorder.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ublisher of the DSM-5, stated that gender nonconformity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gender dysphoria, and that “gender nonconformity is not in itself a mental disorder. The critical element of gender dysphoria is the pres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stres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dition.” Some transgender people and researchers support de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dition because they say the diagnosis pathologizes gender variance and reinforces the binary model of gender.
造成性别焦虑恶化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他人对于自我性别表达的束缚,而最大的束缚往往来源于家长,其次是学校、工作岗位等,遭遇校园欺凌和其它类型的歧视也会造成心理伤害;二是自己的身体达不到理想标准的自我厌恶,虽然有很多非跨性别者也同样不满自己的身体,但是跨性别人群会更广泛地拥有这个问题,并且,如果一直未经过心理医院的治疗,可能有一些患者选择 自行切除或破坏生殖器官 ,并选择 自残、自杀 等。
性别焦虑带来的长期痛苦,可能会额外导致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强迫症、社交恐惧等心理疾病,一些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容易导致自残、自杀的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可能需要更紧迫地前往心理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请注意,任何尝试矫正或扭转治疗的医院,都极有可能是医疗水平不足,或是恶意治疗骗取家长钱财的医院,因为扭转治疗在国际上已经被认为是不可靠和不可控的,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您可以优先带孩子去北医三院(潘柏林医师)、北医六院(丛中医师)或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陆峥医师)这样的被普遍认为对跨性别者友善,且医疗水平足够的医院。
时刻记住,专业的心理医生的专业知识,比任何家长拥有的“常识”相比,都能更有效地帮助跨性别者。
Q:怎么治疗性别焦虑和易性症?
A:对被诊断患有性别焦虑的人进行治疗的主要精神方法是心理治疗,或支持其性别认同,而这可以通过 HRT激素治疗 、 性别表达与扮演 或 SRS手术 来达到。
The main psychiatric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for persons diagnosed with gender dysphoria are psychotherapy or supporting the individual’s preferred gender through any or all of hormone therapy, gender expression and role, or surgery.
中国目前缺乏针对性别焦虑的相关治疗条件,目前的主流解决办法是将跨性别者诊断为易性症,之后使用HRT激素治疗和SRS性别重置手术来将人的生理性别转换为性别认同的性别,并且SRS手术是唯一一种可以变更法律指定的社会性别的手段,这类政策直接导致了本来不必要进行SRS手术的跨性别者也为了法律身份而进行手术。其他心理治疗则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而难以进行。
目前能够诊断并治疗易性症的医院,其中最有名的有三个,两个是位于北京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医院 ,另一个是位于上海的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相对来说,这三个医院的医生经验更丰富,且对跨性别者更加友善。一般来说,去北医三院挂胡佩诚和潘柏林、北医六院挂丛中和唐宏宇,去上海精卫挂陆峥,其余的具体情况可以到医院进行更详细的咨询,其它地区的一些医院也可能有能力开具易性症证明,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医院。但请记住一点,这三家大医院对跨性别者的经验很多,而余下的医院未必对跨性别者很有经验,也未必对跨性别者是友善的,因此在其它城市造访当地医院,要明确自己可能承担的风险。
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由于医疗水平问题导致的误诊,对跨性别者经验不足导致的歧视、心理伤害,使用药物不正确导致的各类问题。
不过,目前国内跨性别者的认定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仍用易性症、性别识别障碍进行相关的诊断(据说在2019年以后可能会在临床推广ICD 11标准,但未确认),其只适用于性别焦虑比较严重的跨性别男性(FTM)或跨性别女性(MTF),对于一些边缘的性别,如泛性别等,无法提供实质、有效的帮助,并且其辅助诊断的测试——MMPI-2,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其中关于性别的部分试题十分落后,基于传统的性别模型(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它可以被猜题,不适合反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跨性别者,一些医院的医生也同样受制于传统性别概念而偏见严重,因此也难以提供针对跨性别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易性症可以通过HRT和SRS手术治疗,但是它的治疗是让生理性别与性别认同一致,而不是进行扭转治疗。易性症和性别焦虑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扭转治疗,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您的孩子确实被诊断为性别焦虑或易性症,请您接受这个事实,接受其性别认同,通常情况下,医生也会和这里说的话一样。
中国很多的扭转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是不合法的,并且相关研究也证明,扭转治疗会对跨性别者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抑郁和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残和自杀。
性别焦虑可以靠对易性症的治疗的HRT和SRS缓解,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解决性别焦虑,性别焦虑仍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除了部分心理医院有相关心理咨询治疗以外, 北京同志中心 ,能够提供特别针对LGBT群体的心理咨询,包括线下普通咨询,以及线上网络视频咨询,其收费较低,仅为200元/次,比起300-500元/次的普通心理咨询要廉价很多,而且更加适合跨性别者。北京同志中心也定期会举行有关的活动,具体的可以去官网进行咨询。
心理治疗只能在心理医院进行,之前已经提过,并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提供针对跨性别或者说性别障碍的心理治疗,它更多可以帮助解决衍生的问题,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等等,目前有关跨性别者的心理治疗还在完善当中。
在医院之外,您可以鼓励您的孩子在家中穿着其喜欢的衣服,以及表达内心想要表现的行为等,最好在家时不要过度压抑自己,一般来说,家被认为是最后的避风港,如果孩子在家中都无法感到自由与安全,这对心理健康是严重的威胁。
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被诊断为性别焦虑或易性症,那么您需要配合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搞明白孩子的一些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来源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出于价值观念的性别认同问题,那么它也未必是错误的,部分跨性别者也并没有性别焦虑的问题,只是其仍然不会认同自己的性别。
Q:是不是治愈了性别焦虑,我的孩子就能正常了?
A:性别焦虑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方法进行缓解和治愈,另一方面,在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或治愈抑郁症,以消除、抑制或降低自残、自杀和其它不理性的行为。
但是,必须再重申,性别认同与指定性别不符,并不是疾病,因此没有治愈与否一说。包括是否穿裙子,是否使用化妆品,留长发还是短发等,这些属于个人自由,来源于个人的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是不能被强制改变的,也没有治愈一说。
从一些跨性别政治的角度来说,“正常”的性别模型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违于“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征,每个人也都应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活,这是属于个人自由意志与权利的一部分,因此它也无法因他人的强迫而抹消,不符合传统不一定是错的,未来永远诞生于突破禁锢的创新。
上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曾经用电击或其它强制方式,尝试对LGBT人群进行“矫正”或“扭转”治疗,但这些治疗从未有真正成功过。LGBT人群可能出于恐惧的原因而装作被成功矫正,但实际上承担了更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更大的心理伤害。这和近几年的网戒所的一些悲剧类似,一些经过网戒所电击和不正当治疗的孩子,出现了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可能会一辈子记恨家庭。扭转治疗造就的只可能是更大、更不可挽回的悲剧,而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治愈任何人。如果为了所谓的正常而进行类似的干预,只可能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入深渊,让自己的家庭变得不幸。
即便不是电击或拘禁的强制治疗,家长对于孩子的威胁、道德绑架等,以及鼓励、劝诱使其变为指定性别,不会有任何的正面作用,反而会增加隔阂、不信任,甚至产生更多的冲突,一些跨性别者会在成年或经济独立后选择彻底与家庭决裂,断绝与家庭的所有关联,还有一些选择在青少年时期就进行自杀。
您可能或多或少听过上海卢浦大桥青少年坠桥的事,也可能不了解为什么青少年会如此轻易地说跳桥就跳桥,但很遗憾的是那并不是孤例,青少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们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怕死,不像成年人一样变通和圆滑,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时,他们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转移压力或缓解压力,而是完全承受住,无法遗忘也无法原谅,因此您也可能不经意之间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或孩子在学校、社会积攒了太多压力而您没有来及关心或注意,而这些压抑的情绪如果放着不管,很可能在某一时刻以最极端的方式进行爆发。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自杀行为,或预告了自杀计划,那么很大可能您的孩子不是以自杀来威胁以获得利益,而是打算或正在执行切实有效的详尽的自杀计划。这里有一种误区是,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预告自杀都不是真自杀,真的自杀会不告诉任何人而直接默默执行,但在笔者长期的自杀干预经验中,许多青少年都会在真正执行有把握的自杀计划前,进行一些“小型的自杀实验”,比如割腕或食用致命但可抢救的药物,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家人、他人的反应,如果家庭无动于衷或者暴力威胁,他们就会更有底气地进行更多自杀的尝试,最终,他们会在某次自杀的尝试中成功。
在我的自杀干预的失败的例子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次直接自杀成功的,多是在之前已经进行过数次自残、自杀的尝试,直到他们终于找到了自杀的“窍门”。
作为自杀干预组织的一员,我见过很多悲剧,前一刻还鲜活的生命,后一刻就轻易消逝,无论之后家长、学校、朋友反应如何,都不能换回这个生命。
我理解一个普通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只是我仍需提醒您一下,希望您能抱着善良的心,谨慎地思考,是所谓正常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更重要?
Q:什么样的跨性别者想做变性手术(SRS)?
A:通常来说,只有跨性别男性或跨性别女性会更积极地采用HRT激素疗法和SRS变性手术,他们也可以在医院开出易性症的诊断证明,而在此文章之前被分为第三大类性别的人群,如泛性别或无性别等,可能不会像跨性别男性或女性一样非常积极地追求手术。
一般来说是否进行手术是因人而异的,在特定的例子中,即便是性别焦虑严重的跨性别者也未必一定会选择手术。
在中国由于只有SRS手术可以改变身份证上的法律指定性别,因此可能会将一些本来在犹豫是否做手术的人而更推向去做手术的那一边,但从理性角度来说,是否进行SRS手术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综合各种利弊的事情。
SRS手术不是所有跨性别者的最终目标或绝对的选择。
Q:跨性别和同性恋(性取向)到底是什么关系?
A:以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来说,跨性别人群与同性恋或双性恋等人群有叠加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一般来说认为 性别认同 和 性取向 是 独立存在 的 两个事物 。
不过我个人曾经参与收集的关于跨性别者的调查中,参与调查的235个样本中(样本本身以跨性别女性居多),双性恋与泛性恋达到了60%以上,也有13%以上的人为女同性恋(Lesbian)。也就是说,在跨性别人群里,传统的异性恋通常占少数。
如果您对泛性恋和双性恋等性取向名词没有概念,我可以大概总结一下:
异性恋(Heterosexuality):指最为传统与普遍的,被异性产生性吸引,愿意和异性建立关系的人。
同性恋(Homosexuality):指被同性产生性吸引,愿意和同性建立关系的人。男同性恋一般用Gay来描述,女同性恋一般用Lesbian来描述。
双性恋(Bisexuality)和泛性恋(Pansexuality):双性恋指对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同时或不同时期都可以被产生性吸引,愿意与双性建立关系的人。泛性恋指并不在意性别,对任何性别都可以被吸引的人。
无性恋(Asexuality):指所有人对其都可能没有性吸引力,不过仍可能建立恋爱关系。
其余取向太过于复杂,不在此篇文章记录,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但可能碍于某些原因无法打开界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xual_orientation
跨性别者可以是同性恋,也可以不是同性恋,比如说法律指定性别为男的跨性别女性,如果喜欢另一个女性,用专业的术语来形容为跨性别同性恋,在民间被称为“跨拉”(Trans-Les),但是它从法律角度或传统角度来说却可能会被分为传统异性恋,但在现实中是截然不同的。
Q:我认为我的孩子只是一时没想明白,现在变性了以后后悔了怎么办?
A:HRT激素治疗,也就是服用雌雄激素是相对可逆的,SRS手术不可逆。在进行SRS手术之前,您可以让孩子尝试完全以性别认同的身份长期生活试试,之后再考虑SRS手术。如果您的孩子对该性别的生活完全适应,那么则意味着出现后悔的情况的概率很低。而如果确实发现无法适应性别认同的性别,也完全有机会去反悔,届时也请去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
由于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因此您除了要考虑孩子变性之后后悔的情况,也必须要考虑到“没有按照自己的性别认同享受人生而后悔终生”的情况,任何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一般来说,人会为了自己没有尝试的事情而悔恨,却不会以自己尝试过而失败的事情过度后悔。
孩子与家长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在沟通和制定决策时也要考虑在内。
Q:听说变性以后很损伤身体,会减少寿命,怎么办?
A:以现在正规三甲医院的技术不会过于影响身体,包括欧美发达社会的研究,也未有证明HRT或SRS会对健康造成明显损害。有传言说变性者活不过40-50岁的,纯属因为人们不了解跨性别群体而编造出的谣言,并且忽略了现代医学的先进。
不过使用激素治疗会提高部分异性易得疾病的概率,降低原本性别易得疾病的概率。比如说,一个男性如果为了成为跨性别女性而进行HRT,会增加得乳腺癌概率,和女性持平,不过进行SRS不会再有得睾丸癌的概率,雌性激素水平提高降低得冠心病的概率等。
停药导致的激素变化可能会对肝等器官进行损伤,已进行HRT的人不可随意停止HRT治疗,不能随意停药,必须按医嘱定期服药或停药。
HRT药物治疗请务必经过正规医院途径,首先由医生诊断相关事宜,再由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应完全按照医生的指示,不能过量服用,也不能减少服用。没有医院的诊断和医嘱,不应私自购买药物和替代药物,不通过医院、药房的私自买卖药物都是违法行为,而且对身体健康没有安全保证,可能会买到假药和过期药等,相对来说,合法的药物并不算太贵,理论上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对于国内的mtf群体,不要轻易相信在一些网站以“药娘”之类标签售卖走私药物的商贩,他们可能会为了出售药物而贩卖性别焦虑,也完全对药物的副作用无法把握、无法负责,当个人身体出现负面影响时,也难以根据情况调控、治疗,为了健康考虑,请尽量去专业医院获得合法药物。
SRS在国内的一些医院可以做,比如上海411,不过不推荐,最好是去泰国做。国内的优点是廉价,但只有廉价。泰国的医院效果比较好,需要的手续也相对简单。
这方面具体的指南暂不提供,可以去一些有关跨性别者的社区或志愿者组织自行咨询。
Q:现在社会上歧视跨性别者,我认为我的孩子变成跨性别者只会更遭罪,更受歧视怎么办?
A:实际上,根据2017年UNDP调查,性少数群体遭遇歧视最广泛的地方,不是学校,不是职场,不是社会,而是家庭。
家人不理解、不支持,是造成很多跨性别者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即使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束缚,也会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有您的支持,您的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
您可以讲清楚这条路很难走,帮助您的孩子考虑各种利弊,包括SRS变性手术的各项事宜,但最终,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绝对不能代替孩子去做决定。
如果您真的爱您的孩子,应该成为您孩子的后援,把家庭变成一个在外受到委屈也可以回家充电的避风港,而不是把家庭变成硝烟弥漫、剑拔弩张的战场。如果您的孩子在外已经遭受欺凌、歧视,回到家还要面对父母的“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压力,很可能会把孩子逼成抑郁症,甚至自杀。
如果您的学校出现了歧视、欺凌跨性别者的现象,要求孩子容忍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青少年可能无法承担这种压力而选择自杀或进行违法犯罪的报复。作为家长,最好和学校积极沟通,一方面要避免学校领导、老师的欺凌,另一方面如果领导、老师愿意配合,也要避免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如果说,您的孩子同时遭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其它同学的欺凌,您最好尝试让孩子转学,而不是配合。在学校学习的环境是一个长期、受限的环境,如果您的孩子一直受到欺凌而压抑,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很严重的伤害。
您要求孩子容忍,暂时地压抑自己,并不代表孩子突然学会了释放压力的能力,孩子虽然可能碍于您的面子、威严或是善良的任何一点答应下来,但是在之后的学校生活中,依然要受到极大的压力和伤害,并且青少年性子急、脑筋直,无法缓解这个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限制的容忍只会把人推向更加无可避免的爆发,最终把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无法复原的破坏。
Q:我还在哪里可以了解更多的跨性别知识?
A:您可以关注类似北京同志中心或同性恋亲友会,类似的公益组织都有对应的微信群、公众号、家长小组等。
除此之外,女权主义相关的书籍,比如《第二性》,也可以让人对性别平等、性别解放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链接
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 - 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
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democratic_governance/being-lgbt-in-china.html)
北京同志中心微博:
weibo.com/bjlgbtcenter
北京同志中心官网:
同性恋亲友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www.pkuh6.cn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www.smhc.org.cn
Github上针对跨性别女性的项目:
github.com/Kristall-WangShiwei/Transgender-lost-years